努力思考了一下究竟有什么事是自己能做到,所以有资格告戒她们的。</p>
想了半天,李钦载终于挤出来一句:“你俩……不准早恋!”</p>
这话说得理直气壮,抛开前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不论,李钦载如今倒是想早恋来着,来不及了……</p>
…………</p>
出科考题不是轻松的事,大唐的科考如今不算太规范,没有明清时期的先秀才后举人最后进士这种不停打怪升级的规则,但也有固定的流程。</p>
通常是地方官员荐举,然后经过当地的选拔后,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城,成千上万的考生便通过一场考试定胜负。</p>
贞观年间,李世民站在太极宫的钟鼓楼上,看着当科的进士们排着队走进太极宫觐见,李世民不由志得意满,说了一句名言,“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p>
然而这只是一句粉饰的话,事实上贞观年间由正常科考渠道入仕当官的人才很少,少得可怜。</p>
当时的主流途径还是经由世家门阀举荐,读书人不得不向当时的高门权贵投行卷,被世家看重者,自愿为其党羽者,才有资格免试当官。</p>
直到如今的李治登基后,多年来朝廷取士其实也大多以世家举荐为主,科考每隔两年一次,但推行得颇为艰难,为了推及科考,这件事李治和武后干了一辈子,才堪堪将世家门阀打压下去。</p>
李治和武后要做的,便是绕过世家门阀,让寒门子弟接受朝廷的直接考核,由朝廷决定人才的选拔和淘汰,将朝堂里的世家势力降到最低。</p>
李钦载接受了这桩差事,其实是非常麻烦的。</p>
首先要参考历年来算科题目的题型,在此前提下,李钦载再决定自己出题的难度,朝廷取士的名额也决定了题目的难易程度。</p>
就像后世高考的一本分数线一样,如果决定录取一百人,题目便要相对简单一点,不能让太多的考生折戟沉沙,暗然回乡。</p>
如果决定录取五十人,题目便要难得多,用题目的难度来淘汰那些学艺不精的人,留下真正的精英。</p>
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很快收拾了行装,向李钦载告辞,二人在禁卫的护送下离开了甘井庄。</p>
第二天,国子监派来了一位博士,博士带来了整整一马车的卷宗,全都是历年算科考试的题目,还有历年考生的留存试卷。</p>
看着满满一马车的试卷,李钦载呆立许久,人快疯了。</p>
这特么……是人干的活儿?</p>
国子监如今的祭酒是谁来着?他该不会以为自己如此勤奋,真会把这些鬼东西一张张看完吧?</p>
“李县侯,奉天子旨意,自贞观年至今,大唐所有的算科科考题,以及历年考生的试卷全在此,还请李县侯签收,下官好回去复命。”博士笑吟吟地道。</p>
李钦载沉默半晌,缓缓道:“你们……是想弄死我吗?”</p>
博士愕然:“李县侯何出此言?”</p>
指了指超载的马车,李钦载道:“这么多的题目和试卷,你要我独自看完它们?想要我的命直说,给我来个痛快的。”</p>
博士为难地道:“历年科考,主考官都会审查参考往年的题目,下官也是按规矩办事,这……”</p>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李钦载悲愤地捂着耳朵跑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