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开始可能需要适应一下,之后就和刚才的表演一样的顺利,甚至更加丝滑一些。
因为替换过的这些演员感觉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不论自己做出什么样的表情,抛出什么样的腔调,对方都能够接得住,并且给予相应的反馈。
徐横舟越演越觉得酣畅淋漓。
甚至有一种对方在捧着自己演的感觉。
偶尔对方给出来的反应是不在他预料之内的,反而让他感到惊喜和兴奋,灵感往往就会在那一瞬间迸发出来,让他也做出相对应的更好的表演。
他是这样觉得的。
他们小组其他大部分的演员却完全不这么想。
原本大家都准备得好好的,和对方搭戏也练习得很顺了。
结果这边一上场,对手演员忽然换了,而且换成那种一看就对这整场剧目非常熟悉的演员。
这种演员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凡是自己理解的不够深的,和对方搭戏都会被对方压着演。
这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这组和《茶馆》那组还不一样。
那一组加进来的演员怎么说也算是助演了,他们这一组加进来的演员演的是相同的角色,这可是竟演啊。
而且是基本上毫无可比性的那种。
除了徐横舟饰演的疯子这个角色之外,其他的所有角色基本上都被替了个遍。
也就是说,在这整场表演中,只有徐横舟的角色是没有可以进行对比碾压的那个优秀范例的。
但其他的演员也并没有嫉妒的意思,反而还挺佩服徐横舟的,因为他们这些演员和替换过来的那些演员之间表演的差距有多大,那么徐横舟面临的挑战就有多大。
说难徐横舟才是最难的。
不只是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也能从中看出些门道来。
虽然说扮相很相近,但是大家又没有眼瞎,经常有角色是A、B两个演员轮换着来演的情况,很轻易就能观察到。
因为有上一场《茶馆》的表现兜底,观众对这一场发生这种意外情况的接受度还算高,已经开始从凌乱的表演中找亮点了。
要说亮点在哪?
那必须得提到徐横舟了。
所有观看这场表演的观众只有在看到疯子和其他人对戏的时候,才能够正常地入戏却观赏一部话剧,而不是感受到台上表演的竞技性质。
当徐横舟饰演的疯子这个角色不知道是出于意外,还是出于一种荒诞的只有疯子才能做出来的行为艺术,与前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一样,从警察局的窗口跳了下去。
并且大喊出了他的台词:
“所有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别忘了带上你们防身的刀。”
这一瞬间,起码在这一刻,现场的观众是真正地沉浸到了这部话剧当中。
一时间,被剧情的反转以及徐横舟表演的强劲力量给瞬间击中。
刘亦茜捂着自己剧烈跳动的小心脏,想要平复下来,却又看到话剧还在继续。
一直想要为前一位无政府主义者平反的记者,竟然因为疯子制造出来的同样的大新闻,完全忽略了之前疯子诱导警长说出来的那些证据。
她只把这个新闻登上了报纸,上一位死亡者的冤屈再次被掩埋了下来。
这剧情的再度翻转,却没再让她心潮澎湃,反而让她冷静下来。
疯子的死意外地让她感到莫名兴奋,但是后续的结局又让她感到极度致郁。
她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见到前方刚刚拉起的大幕又有要拉开的架势了,赶紧把自己放在旁边座位上的花束捧起来,往后台一路小跑。
她要献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