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崩剧与重塑(1 / 2)

鲜于铮死了,丁修彦的试镜自然也就到此结束。

两人最后的对话,是《论语.宪问》中的,原文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意是说,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善行来回报怨恨恶行,怎么样?孔子回答他,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适当的惩罚来回报怨恨,再用恩德善行去回报给你恩德善行的人。潜在意思便是,如果你以德报怨,那就对与你为善的人不公平了。

不得不说,这两句用在刚才的剧情里,十分的巧妙。

因为在古代背景下,圣人学说大多会被曲解,方仲良能够顿悟,殊为不易,而那一朝得道,更是难得的点睛之笔。

单看方才的场景,可能大多数人都会以为尹泓的潜意识被丁修彦盖过了,其实不然,细细回味,方才不过是洛芊语与鲜于铮的感情单线,仅仅是剧情的辅线,贯穿整部剧的,仍旧是方仲良从入江湖到登朝堂,从穷则独善其身的穷书生慢慢演变成达则兼济天下的新帝。

打个比喻,一部戏从开始到结尾,就是一棵树从根部及树冠的过程。

方仲良的故事是这部戏的主线,也就是树的主干;而鲜于铮与洛芊语的感情线,就相当于主干旁的分支之一。崩剧,致使感情线的分支发生了变异——太过粗壮,这时候,树长成了倒向一边的歪脖子树,失衡了!

而方仲良却又在这时候异军突起,像是给这颗歪脖子树打入了另一针催化剂——主干也变异了!它不再按照向上的设定走,它朝着与歪脖子分支相反的方向延伸,令这颗树重新回归到了平衡。

相较于丁修彦错有错着的重塑,尹泓在崩坏的剧情中悍然得道,又何尝不是种重塑?且,他的润物细无声,从境界来论更显难得。

毕竟嘛,试镜的剧情就这一小段,崩坏后实质上更有利于丁修彦的发挥不是?但尹泓的表现却丝毫不落下风,这已经是条件不对等下却依旧打平的另一种胜利了。

念及这起崩剧,薄锦辰也不得不无奈。他刚刚已经问过祁弘堔,原因的确出在艾薇身上,据说她今天状态不佳,导致潜意识也受到影响,明明有剧情的牵引,她仍是硬生生跑偏了方向——本该与方仲良谈心解开心结的剧情,居然跑去找了鲜于铮喝酒。

若说现代人的感情是昏黄路灯,两打啤酒,压着马路,鬼哭狼嚎;那古代,不就是两坛子烈酒,坐在城墙头,观遍万家灯火,赏尽漫天星辰嘛。多么浪漫与诗情画意啊,这一夜过去,陪伴你的人在你心中的地位就不同了。

于是乎,洛芊语移情鲜于铮,再后面,也就是薄锦辰进来时所见。

“锦辰,艾薇今天的状态并不好,你看你的试镜,还要继续吗?”

与身边的工作人员简短交谈后,祁弘堔走到薄锦辰身边问道。

言下之意,自然是给薄锦辰递台阶,艾薇的状态不适合继续试镜,薄锦辰便可以借此离开,旁人不会说他什么,而之后,工作日程调整不过来等理由随得他编,在双方的默认下推掉这次试镜,最终薄锦辰也不至于落了颜面。

只是,他本来就只是个三星级演员,真输给丁修彦又如何?

摇了摇头,薄锦辰温声道:

“祁导,不必了,用意识拷贝吧,没关系的。”

意识拷贝当然不会再出现意外,只不过,意识拷贝出来的效果又如何比得上真人的潜意识?

祁弘堔如此看重这部戏,连试镜都如此慎重,又怎么会放弃一个潜意识试镜中重塑的演员而转过头选择他呢?

其实,到这里,试镜的结果就已经出来了,祁弘堔只是没挑明罢了。别说祁弘堔不看好他,事实上,就连他自己也不看好。

可,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