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六章 妻为夫纲(1 / 2)

继室难为 一苇渡过 1646 字 5天前

张家送了两小到广安寺随澄观大师学习之事并没有刻意张扬,但知道澄观大师能量的家中有子弟的扬州官宦人家少不得羡慕嫉妒。*.安宁参加‘夫人会’的时候,少不了一些人捻酸倒醋的,安宁全都是一笑置之。从小就养在眼皮子底下的孩子一下子不在身边,这去的又是寺庙,还真没少让安宁惦念。不过安宁清楚的知道,就算是在现代社会要想取得好成绩,也是需要努力的。更何况在这个封建社会,男子要顶门立户的,因此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除非是要做个混吃等死的二世祖,否则自然要辛苦一点。再说了张家是翰墨诗书之族,家族绵延以书香为本,是不允许家里有纨绔子弟出现的。试想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虽说安宁并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一定要家里男儿光耀门楣什么的,但还是希望家中男儿能在这个社会站得住脚,做到守成就行了。安宁虽然溺爱孩子,但是绝对不是一味的溺爱,自然知道家中孩子不可能一直掬在身边儿,不让孩子面对外面的风雨,如此的话不仅日后被旁人不齿,就是与同龄交往时候也被人家看不起。遂想想就当那广安寺是寄宿式幼儿园不提。再说了广安寺就在扬州,她又不是见不着孩子了。

四月天气渐热,新荷越鲜,桂院里仍旧一片繁花似锦。穿着一身鹅黄色撒着大杏花的软缎斜襟上襦的安宁哄着抱在怀里的福久。两个多月的小家伙比出生时还圆润了不少,虎头虎脑的,时不时还吐两个奶泡泡来。等他睡熟了,安宁才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放回到摇篮里。

“太太,二姑娘来了。”杏儿小声说道,安宁把单子放下来等玫儿进来,等她进来,安宁瞧她穿着白底撒着红玉兰花苞的对襟褶子,头发盘起来斜梳成一朵兰花形状。脱去了幼年时的婴儿肥,身量也长高了不少,俨然已是一副小美人模样儿。安宁刚一瞧见有些怔,在她印象里还是她刚进来张家时红苹果般的小娃娃。如今也长大了。想想张玫也有七岁了。《礼记》有云:男女七岁不同席。也就是意味着七岁是一道分水岭。.七岁之后的孩子,告别了单纯自在的童年,开始迈进了新的世界。并且还意味着七岁之后不论男儿还是姑娘,都要开始学着如何管制下人、银钱收支、与人相处,还有人际往来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为了成年以后的生活做充分的准备。

这几年府里没再添什么新人儿,原本的旧人也就剩下了宋姨娘一个,姨娘的名头也是徒有虚名。安宁冷眼瞧了她一年多。发现她行事谨慎恭顺,原本让她分管一些家事的权利也没有再收回来,再者说了她还养着个二姑娘,在这后院里也是有了寄托。几年下来,下边的仆役也不敢踩到她头上。这玫儿被她教养的乖巧懂事,张致远待她虽比不上其他几个孩子,但也不会多差的,端的是府里的二姑娘。

张玫同安宁请了安。见福久还在睡就没过来看,走的时候还说去瞧瞧大姐姐。等到她走了,安宁忽然想起了一事。对杏儿道:“把韩林家的叫来。”

韩林家的急匆匆的来了,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等安宁说话。安宁便问:“府里新进的人可选好了?等进上的时候,挑几个好的放在二姑娘身边儿。”她原本是打算好的俩小的到了知事的年纪,就想往他俩身边放人,让他们俩自己管制下人,日后就是自己的身边人。被这去广安寺学习打乱了,不过今日看到张玫也想了起来,她身边儿也该放人了。就是张瑶身边的小丫鬟伺候的人都也是前几年挑好的配过去的。

韩林家旋即反应过来,便答:“新进的人除了到了年龄进府的家生子外,还有几个是前年发大水卖给府里的。如今也是调^教好的,就送了上来,年纪也和二姑娘相仿的,正好放到二姑娘身边儿。”

韩林家的这么一说,安宁才想起来,前年长江发大水时候好些个灾民逃到扬州来。张家也救济了好些个孤儿,大部分都卖身给了张家,先让下面的好生调^教,等到了年纪再选上来分给几个小的,等用的时候正好给过去。她点头,又叮嘱韩林家的道:“回头找可靠的人牙子让她们帮着留意着,挑几个好厨娘。要能做除了淮扬菜以外其他菜系的,不要本地的,最好是从京都那边儿来的。放到大厨房去和大姑娘的小厨房去,日后做菜就轮流着来。”

自从嫁到张家来,除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吃的大厨房,后面就一直用的是她院子里的小厨房。如今她这小厨房里厨娘八面玲珑,各个菜系都会做的,而且都是按照主子的口味来的。这倒是不仅是为了她自己的口腹之欲,还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毕竟张致远不可能总在一地做官,他如今已经在扬州连任将近十年,再说了盐政这块儿大肥缺皇上也不可能一直让他担着,总有要调任的时候,而且似乎调回京都的可能性很大。到底到外地,饮食不习惯可是一件大事。福生和安康还好些,他俩从小就是随着安宁院里的小厨房吃饭的,就算是日后到了外地总归家里还有厨子。澄泓也差不多,但两个姑娘家的就不同了,张玫先不说,单就是张瑶,虽说她身体被调养的差不多了,但总归是娇娇弱弱的江南女儿家的,日后出嫁,夫家的饭菜不合口味也是一件难事。而且看着蒋家的大本营还是在京都的,蒋韵日后中了恩科到外地外放亦或是在京都扎根,她作为妻子总归是要随着蒋韵的,先适应外地的饭菜也好未雨绸缪不是。再说了家里菜系多了,也能满足口腹之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