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往那个方向瞪了一眼,接着说。
“前院李大爷和三大爷阎埠贵在垒灶,大家也都看到了,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我们战士主要的口粮就是炒面,我们需要把它制作出来,送到前线去,大家说好不好?”
“好”全院异口同声的说。
“那么接下来就是谁家垒灶,谁家炒面了,大家也看到了,除了灶台,还得有地方放柴火,有地方放粮食。前院,垒了两个,剩的地方不多,也就再能搭一个,前院你们谁来?你们得考虑好,白天还得上班吧。”易中海冲着前院人们的方向说。
前院就剩四户人家,都踊跃报名。
“还是我来吧,我家那口子不死,现在也应该在朝鲜呢,他的老部队都去了,他的战友都在那,就算我为我家那位尽份心。”说话的是王寡妇,平时接触都不多,就知道,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十四,叫周志军,一个女儿四岁,叫周念平。听她这一说,原来人家是烈士家属啊。
张连长动容了,连忙站起来,冲着王寡妇敬了一个礼。主要张连长懊恼自己工作没做到位,眼皮底下有烈士家属都不知道。还好,马上要人口普查登记了,到时候得仔细点。
张连长直接拍板就她家了,让阎埠贵帮着,阎埠贵答应了。
后面大家经过讨论,中院四个灶,何大清当仁不让,还要垒俩,他和他儿子一人一个。钱家一个,易中海一个,张国平一个,也是经过这次大会才知道何大清家旁边独居的老张头也是厨师。
后院地方小,刘海忠家一个,人家也儿子多,许大茂也想要,他老爸老妈都要上班,他自己才十四岁,最后花落庞氏家了,老庞家,也俩儿俩女。
最后决定,其他人闲时各家都去帮忙,粮食先可上级分配的先来,炒面制作方法让李大爷教给大家。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炒面支援前线工作就开始了。
等实际炒作开始,各种问题出来了,这炒面真是个力气活啊。家里的妇女们没几个能炒的,也就庞氏和王寡妇,这白天老爷们都上班了,实际炒面的就四个灶,庞氏,王寡妇,老李头,还有傻柱。
没错,傻柱说啥都在家炒面,不跟着上班了,何大清也随了他。还别说就傻柱出马,连老李头都夸赞连连。
经过试验白天四个灶,傻柱能出一千斤,剩下加一块也就一千五斤,晚上全开,下班回来的也就干个半夜,白天那四个灶的晚上还要休息,晚上效率低下也就二千五百斤。一天一共五千斤。
这离立下的军令状每日一万斤差一半呢。
易中海发愁啊,赶紧找阎埠贵和刘海忠讨论,俩人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阎埠贵愁眉苦脸的往家走。
四合院前院西厢房(我来了,猜我是谁?)
阎埠贵推门进来了,愁眉苦脸的坐在杨瑞平旁边。
看着杨瑞平询问的眼神主动把难处说了,还说三个大爷正在想办法。
阎解旷也听到了,迈着小短腿,来到他爸旁边,拉着他爸往自家灶台方向去。指指灶台,“炒面”
阎埠贵开始还没明白什么意思,想了一想,恍然大悟,“我们真是一叶障目啊。”说完,急急忙忙往外跑去。
杨瑞平也知道自己儿子啥意思,抱起来,狠狠的亲了一口,“还是我家老三聪明。”
阎解旷心说:“我可是操碎了心。”
总想着那个年代的艰苦,忘记那个年代人的信仰。后辈的我们怎能忘记当时的人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