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丰收(1 / 2)

于远咕嘟咕嘟两三口喝完一碗。

兴奋地说:“二姐,爸说了,今年秋收完了,咱村就开扫盲班。到时候大人孩子都能学习。”

“爸真这么说能行吗”

学习当然重要,即便是大老农,那也得识点字,学点算术。以后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问题是村里人并不这么认为,这扫盲班开得起来吗

曹秀笑道:“咋不行,你看看那山石梯田,壮观的呀。村里人现在对你爸那是这个。”文網

曹秀边说边比了个大拇指。

“等今年秋收完,一年的收成更是摆在那里。谁嘴里能说出个不字来。”

大老农有大老农的好处,那就是愿意跟着信任的领导走。现在这个领导,俨然就是于卫民了。

“至于老师,这几家下放户里的人,哪个不是人才也该让村里人知道知道了。”

村里人之所以看不起下放户,还不是因为见识浅。

曹秀边说着话,已经喝了两碗绿豆汤了。

“你婆婆不是大学教授么,学历最高,村里的孩子就交给她教。看这几个月把你弟教的多好。”

“至于大人们,让周家和郑家各出一个人,一个教汉字,一个教算术。”

于悠都不得不佩服她妈这个人才了。

直接把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成了被下放户反向教育。

不过这事儿本就是互惠互利的事儿,当老师的能挣工分,当学生的能学知识。

谁教育谁,倒也没那么重要。

小麦割下来,还得把粒儿打下来,晒干,才算完事儿。

一直忙了十来天,小麦粒都装进尼龙袋,村里第一时间就去交了公粮。

去晚了,赶上一起的村子多,那且得排队呢。

小麦现在是按照亩交,一亩地产量大概二百多斤,要交一百五十斤。

粮站按照两分钱一斤收,千八百块钱。

这些钱还要买麦种、买农具、买化肥、小猪仔等,支付村里所有的开支。

算吧算吧,不倒挂就不错了,基本没钱分给村里人。

平均分到每个人手上不过一百来斤没脱粒的小麦,脱完粒更少。

村里人哪里舍得吃细粮,再加上得卖出去一部分换钱过日子。

买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衣服布料,或是进行婚丧嫁娶、房屋修整。

余粮的价格粮站是两毛五一斤收,留下三十斤换成一百斤粗粮,能有二十块钱。

这时候的人饭量大,一个人每天少说能吃一斤吧。

一百斤粗粮,根本不够吃半年。

这是满工分的情况,工分不满的再扣出去,更不够吃了。

下半年玉米产量高点,可玉米的价格低,想要换点钱卖出去的就多,同样剩不下多少。

不够吃的人家找队里借,一年顶一年,饥荒约拉越大。

于卫民跟着会计算了一遍,更觉出老百姓的日子苦了。这代人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却得到的很少。

麦子收完,地自然不能闲着,接着翻地种玉米。

七月份又忙活了半个月,终于把玉米种上了。

于悠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她现在是切实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忙完了这项忙那项,根本没有闲着的时候。

秦之恒看媳妇儿累成这样,哄着两个孩子在炕的另一边玩儿。不让他们去打扰妈妈。

秦之雅兴奋的从外面跑进家:“奶奶、爸、妈,你们快去山脚看看”

声音里满含雀跃。

人残心不残,爱打听消息是女人的天性

于悠抬起脑袋好奇的支棱着耳朵听。

秦之恒看媳妇儿这个样子忍不住笑了笑。

院子里,王月荣笑着问咋咋呼呼的二闺女:“啥事儿啊,毛手毛脚的”

“妈,梯田里的种的棉花熟了。到处都是,一层层的,可壮观了。”

“大家都在山脚看呢,我爸我弟也过去了。白花花的棉花啊,忍不住的,都上手去摘了。”

这简直是太惊喜了,没想到,真的能成。

这梯田种上东西丝毫不比集体地差

张淑英、王月荣本来坐在小板凳上边择韭菜边聊天儿呢。这下也不择了,起身想去看。

秦之初在和面,打算做饺子皮。燕燕在边上那这一个小面团捏来捏去。

她也不和了,抱起闺女说道:“走,之雅,带我们去看看”

这咋离婚后,生活不但没有想象的悲苦,反而处处充满惊喜

几人脚下生风,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