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逐渐脱离文官们的掌控(1 / 2)

弘治皇帝现在是只相信自己的亲儿子,只相信朱厚照所说的话。

用朱厚照的话来说,大明如果想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听命于天子的军队,那就必须要打破现在的种种束缚和制度,更是要打破文官对军队的控制。

这种控制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官统兵上面,也包括军队的武器装备的补给控制,指望工部这些官员能够造出合格的武器出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太祖征战天下的神机营到现在都已经彻底的废弃。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贪官污吏,在他们的贪污之下,根本就造不出合格的枪炮出来,神机营的将士根本不敢使用那些不合格的枪炮,生怕自己会被炸膛给炸死。

本来纵横天下的神机营,明明可以慢慢的发展成为最强大、最犀利的大军,却是最终毁在了这些文官们的手中。

他们不仅仅是打压武将勋贵如此简单,他们是恨不得大明干脆不要军队算了,最好是不要军队,这样才可以彻底的防止武将勋贵们再次死灰复燃。

至于说大明的国防需求、扫荡贼寇什么的,这些都不重要。

那些鞑子抢够了自然就会回草原、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只是骚扰一些而已,大不了不下海就是了。

反正文官们一直以来的思路都是如此,就像宋朝一样,如果能够用岁币来解决的问题,何必要大动干戈呢

内斗内行毫无底线、不择手段、不顾一切、不管国家的生死存亡;外斗又是外行,对外唯唯诺诺、毫无骨气、毫无进取之心。

这就是历朝历代文官们最直接的体现,他们只想着的是如何争权夺利,想着的是内部如何争夺更多蛋糕的事情,从来不会想着去将蛋糕给做大做强的。

所以自古但凡是有作为的天子的,几乎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听信文官们的话。

约束太子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放任太子去放开手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弘治皇帝相信,将来朱厚照肯定是可以成为千古一帝的。

大家听着弘治皇帝话,顿时就沉默不语了。

这不是在打大家的脸吗

什么叫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为国为民又没有做什么事情出来,大家辛辛苦苦的协助天子处理朝政,这难道不是在为国为民做事吗

但要说巩固边防这件事情上,太子发明了水泥,这还真的是让他们这些大臣们无话可说,没有什么理由可攻讦的。

因为从各地传来的奏报看,现在大明的边关简直就是固若金汤,在水泥的加持下,鞑子硬是找不到一点可以突破的地方,还在各处边关这里损兵折将。

“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有小黄门急匆匆的走来,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也是赶紧过去将边关急报递给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接过奏报,快速的看了起来。

“哈哈,太好”

看完弘治皇帝整个人都开心的大笑起来。

“宁夏大捷啊”

“秦紘、李端澄据险而守,鞑子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城关之下遍地都是尸体,斩敌足足有上万人。”

弘治皇帝看完,兴奋的说道。

鞑靼小王子是真的急了,这一次一路向西都没有找到可以突破的边关缺口,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够选择在宁夏这边强攻一处边关。

结果三边总制秦紘和总兵官李端澄早就有所准备,依托高大、坚固的边关城防,死死守住,大败了鞑靼小王子,粉碎了他的计划。

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戴珊等人一个个也轮着快速的看完。

“此次能大胜鞑子,水泥当局首功”

马文升仔细的看完,奏报当中说的很清楚,这一次能够守住边关完全是因为有了水泥修葺了城墙、加固、加高了边关的防御,所以才能够让鞑子只能够去啃硬骨头,去攻打高大的边关城防。

结果遇到了早有准备的秦紘、李端澄,再加上边关将士拿到了饷银有充足的粮草,这士气比起以往来自然是要更高很多,死守边关,硬生生挡住了鞑子一波接一波的攻势。

所以秦紘、李端澄的奏报当中也是重点提到了水泥,要求朝廷这边调拨更多的水泥,要趁着冬季农闲的时候,将边关地区的长城、关隘、城关等等给大肆的好好重新修筑一番。

“哈哈,太子虽然也是有功劳的。”

“不过嘛这更多的功劳还是边关将士的,没有他们浴血杀敌、奋勇打击贼寇的话,纵然是有险要的城关也难以挡住鞑子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