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坐大的文官集团(2 / 2)

这个谢迁历史上就多次强烈的反对弘治皇帝开征商税,可以算是江南士绅集团在朝中的代表了,任何违背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事情都会遭到他的强烈反对。

“殿下错了”

“这不是归户部,而是归了朝廷,归了天下之人。”

“殿下还年幼,很容易受人蛊惑,又哪里知道经营管理之事,还是交给户部这边管理比较合适。”

“殿下还是主要以学业为重,多多学习为君治国之道,将来方可成一代明君。”

谢迁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淡淡说道。

“谢公,你这就错了。”

“这公是公,私是私,天子尚且还有内帑和国库之分,朝廷岂能觊觎太子殿下的这点工厂。”

寿宁侯张鹤龄站出来替自己的外甥说话,虽然说外甥坑了自己不少的银子,但是自己确实是靠纺织厂赚钱了,更何况自己是舅舅,哪里又不替外甥说话的。

“是啊,寿宁侯所言有理。”

“太子虽然是年幼了一些,但拳拳爱国之心、为国为民,实在是大明之福,焉能如此寒了太子之心。”

英国公张懋也是跟着说道。

“陛下,臣以为谢公所言有理,太子还是太过年幼了,虽然有心为国,但毕竟还是太小了,这几个工厂规模很大,又牵扯着大量钱财的往来,太子可能管理不过来,还是交给户部管理为好。”

有大臣也是站出来支持谢迁。

“正因为太子小,缺乏经验,那就更应该让太子去管理,这样可以锻炼太子的能力,将来也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

东宫太子府的官员也是站出来支持朱厚照。

这东宫的官员以后就是太子最重要的班底了,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分清楚,站对队来,不然以后太子登基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好了”

弘治皇帝看看群臣,厉声的说道。

群臣顿时就纷纷的安静下来。

现在弘治皇帝算是看得清清楚楚了,果真是和太子所说的一样。

这些大臣们总是会想方设法的从各个方面来限制皇权。

太子仅仅只是办几个工厂,赚了点银子而已,这些大臣们就已经在想办法谋夺太子的产业,同时也是要将太子给限制起来。

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借口罢了。

他们最喜欢的当然是太子在宫里面接受文官们的洗脑,相信他们的那一套什么垂拱而治、以仁义道德服人的鬼东西。

这太子长期在宫中,自然看不到百姓疾苦,也不会有什么执政管理的经验,等到太子登基的时候,那就和当初自己差不多。

纯纯的小白一个,什么都不懂,也是什么都不会,只能够靠自己所学的那儒家东西以及依靠朝中的这些大臣来治理国家。

这自然而然一切也都陷入了他们的条条框框之中,永远都别想有什么作为,也就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大明朝滑坡下去,看着他们这些文官集团不断地坐大。

“太子有心为国为民做好事,这是江山社稷之福”

“他虽然年幼,缺乏经验,但也正好可以锻炼下自己,先管理下几个小工厂,锻炼、锻炼。”

“当然学业也不能荒废,以后还是要多多跟老师们好好学习为君治国之道。”

弘治皇帝的话给这件事情定了性,等于说是公开支持太子去外面搞副业了,而且还是以锻炼能力的名义。

当然也不忘叮嘱朱厚照要好好的学习,不能荒废了学业什么的。

“是,父皇”

朱厚照自然是认认真真的回道。

仅仅只是这件事情就让朱厚照充分的认识到这朝野上文官集团的强大了。

弘治皇帝对文官们太过信任了,他当皇帝的这十几年,真的是让文官集团坐大了,要是再这样持续下去的话,这大明朝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这些朝中大臣都已经可以到明目张胆的抢夺自己这个太子产业的地步了,还真心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做的。

不过好在弘治皇帝现在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还有时间,想必也是会替自己做一些事情,适当的扫平一些障碍的。

很快,早朝就散去了,大臣们一个个都阴沉着脸走出太和殿,每个人都仿佛感觉到这大明的局势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对他们这些文官言听计从的弘治皇帝,现在性情大变,变化非常大,再加上太子朱厚照,虽然还很年幼,但却是非常的能折腾。

还有自己的想法,还知道自己搞钱,似乎对他们这些文官也不是很喜欢的样子。

这样下去的话,这朝野的局势可是会大变的,一改弘治朝一直以来的君臣和睦、天下太平、弘治中兴的局面。

想到这里,很多大臣的脸色都无比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