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合计出参与修缮的现役工匠、操练官军人数,学佛过甚的皇后竟不核准数目,反而是为劳苦众生念起经文来。
众人讶异之余,想起大多已经致仕的前辈们,在离任前都形容过郑皇贵妃行事如何决绝,决策如何果断。以郑皇贵妃的口碑对比眼前皇后的表现,认为两人实在难以放在一起类比。
因此,有些确实想把事做好的和另一些想从修葺大殿之中获利的大臣,优先想到的是从皇后处转而求助郑皇贵妃。
当然也不能明着来,想要郑皇贵妃出马,必须先拜托梁秀殳,梁秀殳又把事情说给郑皇贵妃。
梁秀殳彼时已经是皇帝跟前的大太监,皇帝清醒的时候,确实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可皇帝现在一日无几刻清醒,便是梁公公一展拳脚的时刻。他偶尔上皇后跟前晃一晃,假意禀报一下万岁的情况,有时描述得严重一些。
除了荣昌公主的婚事让皇后的心像是缺了一块,还有一件事也是让她内心沟壑难平皇长子立储。
这件事与皇长子生母王恭妃的关系,都不如与皇后的关系大,皇长子立储关联的可是太后和皇后自己颜面。
若两人亲手带大的皇长子,在与坊间盛传必为储君的皇三子之间,前者都无法顺利得到皇储的位置,就说明在这后宫之中,李太后加上她,都无法与郑皇贵妃相提并论。
所以间接的,如今病中的万岁是值得让皇后神经紧绷的。
梁秀殳跟在“看望过万岁、正好经过的”郑皇贵妃身后,两人“碰巧”又高声在坤宁宫附近着急地谈论万岁的病情。
皇后一听两人所言之事正是自己极度关心的万岁健康之事,连忙找人从外头请来郑皇贵妃。
事先已经知情的金靓姗从容走入坤宁宫,看到一殿的大臣,“哟,今儿个好不热闹。”
皇后急于得知皇帝的情况,直言到,“眼下正值黔国公要进京之事,大殿将要修整,群臣正商议方案。”
金靓姗回这么重要的事,自己在场是否合适,还是晚些再来,妥当一些。
群臣默不作声,看着郑皇贵妃表演,等待皇后说出他们想要听到的答案。
梁秀殳则在一旁帮腔,说到,“御医方才束手无策,万岁的病情稳定却又复杂,但想必以皇贵妃娘娘的言谈,一时之间定能尽快向皇后娘娘能说清缘由,此时说完,也不耽误大臣们与皇后娘娘议事。”
话要反着说,听的人才会正着听。
皇后是听的人,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自己叫上皇长子,亲自前往看望一趟来的心安。
可眼下的事也是急茬儿,今日不谈,明日还是这些事,一时不谈,一直就是这些事。
自己也着实心不在焉,这时望向正在“驳斥”梁秀殳,准备离开坤宁宫的郑皇贵妃。
“妹妹,不如你与我一同听听如今大殿修缮之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