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个世界(1 / 2)

在钱家过的第一个年不尴不尬, 钱家人欢欢喜喜,汪巧儿和冉佳怡却都不甚高兴,直到初二回娘家, 两人才兴奋起来。

汪巧儿兴奋是因为能回娘家,冉佳怡高兴则是想趁机会回趟汪家。

这一次,汪巧儿为了不耽误时间, 去汪家见过汪家人后, 便将冉佳怡送去了田家。

田家就这么一个后代,汪巧儿也没打算拦着女儿和爷奶来往。

之前是她想差了,钱家条件再好也不是亲生的, 不指望田家能给女儿什么, 只希望女儿能享受到点正常人家的亲情,在钱家, 这都是奢望。

冉佳怡来到田家自是高高兴兴,因着是过年, 田家爷奶在家里也准备了不少东西,还是想着孙女能回来看看, 吃食准备的尤其多。

田奶奶手艺好,很多零食都是她自制的,像是什么瓜子、花生、蚕豆之类的, 比冉佳怡吃过的很多味道都要好。

这让冉佳怡有了个主意, 不过得等到以后时机成熟才行。

见孙女喜欢,田奶奶也很自豪, 难得的跟老伴炫耀了起来,见到老伴吃醋的样儿心里格外熨帖,却不知田爷爷见到爷孙俩的样儿有多欣慰呢。

老两口自从儿子离世后,就跟丧失了生活的希望一样, 大多时间都跟行尸走肉一样,每天只吃点饭、不至于饿死就行。

也是因为知道这样对孙女不好,他们才舍得放孙女离开。

可现在也不知道是那股悲伤过去了,还是对孙女的感情占了上风,自从上次孙女来后,老两口觉得又恢复了那股劲儿。

他们又开始每天想念不在身边的孙女,想着她在钱家过得好不好,想着她会不会忘记自己,还会想在下面的儿子会不会怪他们把孙女送人。

这越想就越是后悔,等孙女到了眼前,也只有加倍的对她好,仿佛这样才能弥补过去的选择。

至于将孙女重新接回来,老两口没有想过,他们村子地处偏僻,家里又无余财,孙女回来也不过跟他们一样过苦日子罢了。

冉佳怡在田家倒是吃喝的开心,可横竖没有找到跟田家爷奶说自己想要回来的话。

半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次未免回去的晚了,汪巧儿几乎是中午刚吃完饭就过来接冉佳怡一起回去。

因而这次回到钱家,天色还是亮着的。

汪巧儿依旧是回到家就开始做着那些活计,地上被打扫的一尘不染,家里的脏衣服甚至达到了每日一洗的地步,就连后院种着的几分菜地,也没有一株杂草。

这与他们刚来钱家时的场截然不同,冉佳怡肯定,只要不是瞎子,就看的见其中区别,可这些在钱家人的眼里不值一提,甚至没有换来一句夸赞或者鼓励。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汪巧儿应该做的,不然钱桂生娶她干什么呢。

就跟钱家雇来的仆人、抑或买来的机器一般,只要花了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可汪巧儿不是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日久了,她的心态也会变。

钱家人或许不太清楚,但是与她相处最多的冉佳怡却从日常相处中感受到了,汪巧儿对她的依赖在逐渐加重。

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需要,汪巧儿在钱家唯一的情感来源就是这个女儿,可这份加重并不是朝着好的方面,在冉佳怡看来,这是恶化。

随着时间过去,这股依赖在渐渐转变为控制欲,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出门交际,汪巧儿将这一切看得十分严格。

偏她留下女儿在身边,做不了别的,就只能两母女一起干活,冉佳怡很是北雀,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

冉佳怡在等,等一个光明正大离开钱家的理由。

有汪巧儿这样的母亲,冉佳怡不觉得自己以后在钱家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是的,对钱家来说,汪巧儿绝对算是好后妈的模范了,可对冉佳怡来说,这个亲妈有比没有也差不了多少。

在钱兰花随意玩乐的时候,冉佳怡只能被汪巧儿约束在家里,借口都是现成的,吃着钱家的饭,可不得多干点活,怎么和人家亲生的女儿比。

冉佳怡辩驳不过她,时日长了也懒得去说,幸亏她有着成年人的芯子,像是原主那样在这种环境呆久了,肯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的。

春去秋来,时间一点点过去,冉佳怡静候的时机也到来了。

九月,是新生入学的年纪,这一年钱鹏飞顺利升入小学二年级,同时,已经七岁的钱兰花也要计划入学。

这时候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小孩几岁去上学全看大人们怎么像,积极的六七岁就能去上学、不在乎的九十岁才去上学的也不少。

钱家属于积极的。

不图读书后的长远前途,就说当工人最起码得高中毕业这一点,就足以钱家万分积极送儿孙去上学了。

两代好几口人都在厂子里做工人的他们再清楚不过学历的重要性。虽说城里人进厂子比农村人要容易的多,可高中学历的农村人和初中学历的城里人比较,任谁都会选择前者。

尤其国家前几年恢复了高考,也就意味着读书可以考大学,大学生的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的。

钱家也不搞重男轻女那一套,只有在乡下干苦力活的人家才会觉得男的一定比女的能干,而实际上在城里呢,女干事不也多的是,单看人自己罢了。

因此,钱兰花去上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同岁的冉佳怡到底要不要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