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八九十年代顶级巨星的片酬就能达到两千万美元了
而那时候好莱坞电影可还没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没有享受内地巨大的市场红利的
然后,二十一世纪,好莱坞享受了内地市场巨增的红利,结果人家顶级巨星的片酬标准依然还是两千万美元
三十年了,好莱坞巨星的最上层门槛依然是两千万美元
内地的那些明星呢,仅仅只能在内地市场横行,还不一定横行得了,片酬却敢朝着好莱坞巨星看齐
都别说拍电影了,就拍电视剧就敢要上亿人民币片酬的
导致的结果就是演员肥了自己的腰包,却坑的制片方只能用不足半数的投资来制作影视剧,从而让成片质量达不到投资的标准,然后被观众各种嘲讽,吐槽
此时的香港虽然还不像后世的内地那么不像话,但是这种苗头却已经出现了
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香港本土愿意投资电影,而且能投资得起电影,并且能承担得起亏损的可就不多了
并且因为演员片酬的上涨,能拿来制作电影的费用比例就会大幅降低
然后电影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票房受到影响
赔了钱,而且血赔的制片方会倒闭或者面临资金问题,从而减少投资和制作数量
然后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因为投资电影的减少,香港影院得不到足够的片源会减少,而且会因为大量引入外片,导致本土影片生存艰难
并且因为本土影片制作量的减少,会让大批的电影从业者失业
而面临失业的电影从业者会为了挣扎一把,为了生活而拍些质量一般的电影
然后进一步的降低人们对本土片的期待,然后
诚然,原时空港片的衰败没落绝对不会是如此这般的简单,其中的原因绝对是复杂的
但是,电影投资的过于巨大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对于商人来说,过于巨大的投资风险是可一不可二的
所以,原时空王京才会说香港电影的没落是从台湾片商花费巨资购买周星弛的济公却血赔而引起的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周星弛
因为就算没了济公,就算济公赚了,最后也总归会有别的什么电影成为这个导火索的
说到底,过于巨大的投资,必然会让任何一个环节的利益参与者都承担巨大的风险
而如果这种风险大到多数利益参与者都需要承担的时候,那必然结果就是打破旧有格局,拉新成员进入游戏,并且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虽说不破不立,可是这也得看你有没有破而后立的实力不是
原时空的香港电影显然没有破而后立的实力
结果就是香港电影辉煌十年,纵横亚洲无敌手之后,短短几年落寞到大批的电影从业者都吃不上饭,竟然要靠被讥讽为屎尿屁,格调低端的王胖子一个人养活半个香港电影圈的地步
“干爹干爹快看,雪,外边在下雪,白茫茫一片“
“太神奇了,我第一次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白的“
就在乔峰看着报表想了很多的时候,两个惊喜的童稚的声音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然后他的脸就被一双小手给抱住转向了窗边
“下飞机我要团雪球“
“不要,哥哥我要堆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