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载摇摇头:“看懂了账簿数字背后隐藏的讯息,才叫真明白。”</p>
…………</p>
太极宫。</p>
番薯种到甘井庄的地里后,李治和武后都很高兴,这种高兴的情绪延续了好些日子。</p>
粮食问题,是困扰历朝历代帝王的终极问题,不夸张的说,解决了粮食问题,剩下的基本都不算问题。</p>
从古至今,改朝换代的源头,是“吃不饱”。君不见各个朝代的更迭,起因都是大灾,大灾之后便是大变,快饿死的农民自发也好,被扇动也好,总之,揭竿而起,天下易主。</p>
如果有一种粮食,亩产有五千斤以上,不占良田,不惧旱涝,广泛种植之后,百姓还会为粮食而发愁吗?</p>
百姓肚子填饱了,哪个吃饱了撑的还会起来造反?</p>
一种高产的粮食,能延续一个国家的国运,在古代纯农业社会来说,这绝非夸张。</p>
所以李治和武后从甘井庄回来后,心情一直很不错。</p>
他们知道番薯这种新粮食对大唐社稷,对李家皇族的意义是何等的重大,李治几乎每天都要掰着手指算日子。</p>
“番薯种下去已十多日了吧?听禁卫来报,已经发芽了,叶面有小指宽,离成熟还有……嗯,好几个月呢。”</p>
李治算了算,又摇摇头,露出焦躁之色:“好粮食咋都长得那么慢,朕真是度日如年啊……”</p>
武后轻笑道:“陛下勿急躁,不管什么粮食,等它收成总要些时日的,陛下每天都数着日子,越数越觉得日子难熬,不如先忘了它,待过几个月,陛下便会突然发现,收成已在眼前了。”</p>
李治含笑点头:“皇后说得甚是,朕安心等着便是,就算今年收成了,还要留种,还要推及,估摸得要好几年才能在大唐广泛种植,这是千秋功业,惠泽后世千百代的大事,急不得。”</p>
武后又笑道:“番薯可是在陛下的麟德年被发现的,无论它普及天下需要多少年,至少史官的笔下,陛下这桩功绩可是了不得,必须浓墨重彩记下来呢。”</p>
“去年末,大明宫含元殿外,宫人发现瑞兽麒麟的脚印,显然是上天赐给陛下的祥瑞,您看,今年是不是诸事皆顺了?陛下既收了吐谷浑,又发现了新粮种……”</p>
“趁着万事皆顺的当口,得让三省抓紧动工,莫耽误了陛下封禅泰山,不然臣妾担心陛下迟迟不登泰山表示谢意,老天爷会见怪呢。”</p>
李治神情一凛,点头道:“不错,各地的行宫和修路必须加快了,钱粮之事,不妨向民间地主士绅暂借,既然景初发现了亩产五千斤的新粮食,还怕朕还不起吗?”</p>
夫妻俩又聊了几句,李治不经意地打了个呵欠,似有春困之意,武后便识趣告退,离开了大殿。</p>
走出大殿没多远,一名宫女走来,凑在武后耳边说了几句话。</p>
武后脚步一顿,一双黛眉蹙了起来。</p>
“李景初没事跑到蒲州去作甚?还带了那些弟子,查问什么账簿,陛下可有给他封任职司?”</p>
宫女摇头:“奴婢查阅了最近吏部的公文,没发现李县侯被陛下封任官职……”</p>
武后眉头越皱越紧。</p>
这个李钦载,没事又搞什么名堂?蒲州行宫与他何干?</p>
“工部的官员来禀,说李县侯和他的弟子们刚去工地时隐瞒了身份,甚至带着弟子们主动干起了苦力活儿,身份暴露之后也不走,让他的弟子们到处搜集行宫建造所费的工料开支……”</p>
.</p>
/77/77600/31085321.ht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