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进入巅峰状态(2 / 2)

熬鹰航空业 中克希德 1556 字 2个月前

“没问题,既然军队急需18b的电子战能力,我们可以马上组织安排生产,之前海空军两边各自下了12歼18a战斗订单,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而由于歼18是完全国产化,所以我们不存在重要的子系统被国外卡脖子的可能,到时候只要军队有需要,我们可以保证在下半年增加交付24架18战斗机。”

歼18是基于国产化自力更生背景下的产物,虽然在比如动力系统上面还有些不足,但是要说被国外卡脖子还是很难的,之前十号所遭遇的发动机问题对于歼18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要知道歼18所使用的涡扇12发动机从核心机开始,那就是脉动线来大规模生产,现在核心机的产量是完全不成问题,而航空发动机的冷端部件制造这边,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那种特殊的零部件,大多都不会制约到发动机的产能,现在要多生产24架歼18战斗机,意味着需要50台以上的涡扇12发动机追加生产,但是在半年之内挤出这些产能,其实也完全不成问题。

至于说其他的子系统,也都还是有专门的公司提供生产,因此在产能上也可以做到一定的弹性生产,至于说这边中航西南贵飞公司总装线刚开动起来,工人还不太熟悉生产工作,下半年就要让生产线达到设计中的产能指标会不会是吹牛逼之类。

这一点当然也算是刚好遇到了,很不好意思的是现在贵飞方面完全是有着两套一线生产人员,之前贵飞在歼七四的时代是合并了当年011基地的三条歼七生产线,之后将一条改造翻新之后出售巴基斯坦,然后自己保留了两条并改造成歼教七a/歼七四生产线。

后来其中的一条歼七四生产线改为转移到新的贵羊航空工业园区生产闪电战斗机,然后才是歼七四系列订的单完了之后,才将安瞬的另外一条歼七四生产线停产,而那边的工人则转移培到贵羊这边培训之后,去从事歼18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作。

但是很尴尬的是,闪电在国内要给十号让位,那么最终在十号定型交付之后,也同样是选择了封存闪电的生产线、厂房,只是考虑到这些成熟的产业工人太宝贵,遣散容易培养难,到最终才选择了将原闪电战斗机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培养成歼-18的脉动线工人。

就是这样才导致了一条生产线上面有两套工人,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些工人的熟练度或许不高,但是两套工作人员在两班倒生产之后,就可以实现原来设计中一套熟练工人的生产效率,而这才是杨辉敢说出下半年的生产中可以挤出24架歼18战斗机产量的原因。(未完待续。)